|
摘要: 2011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受政府宏观调控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减缓,使得陶瓷销量减少了约30%左右,尤其是房地产对国内陶瓷市场的销售影响显著。
在2010年,建陶产业一路高歌,建设“瓷都”之声此起彼伏,建陶产业在全国攻城略地,疯狂扩张。截至2010年年底,除海南省之外,全国各省都有了自己的建陶产业。
然而,2011年下半年,新建陶产区建设明显缓慢,并在多个产区出现企业停产、撤资,即使像安徽正冠建筑陶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冠陶瓷”)这样当地的明星企业也感到步履维艰,很是受伤;然而,老产区的日子过得也并不轻松,在传统的销售旺季,全国性的价格战提前进入白热化,老产区无力迎战,而企业面临产品大量积压、停线以及很快到来的倒闭潮。
这一切,无不让一路热情狂奔的建陶产业感到了阵阵寒意。
投产推迟
10月底的安徽萧县,已让人提前感受到了初冬的味道。
走下311国道,沿着一条宽阔、崭新的柏油路前行不远,一新建厂区孤零零地矗立着,大门口没有厂名。偌大的院落内,一处厂房已搭好了框架,地面上野草丛生,另一个建好的厂房内静悄悄的,鲜见有人出入。据值班的门卫介绍,这家名叫正冠陶瓷的公司,已入驻萧县两年多,但生产线什么时候点火却不得而知。
“我们争取今年年底1条线点火。”正冠陶瓷负责人石彬告诉新金融记者,该企业本来计划今年10月份点火开工,由于企业的资金压力及市场大环境影响,这一时间不得不一推再推。
2009年10月,正冠陶瓷入驻萧县陶瓷工业园,规划建设30条生产线,占地面积2600多亩,总投资超过了20亿元。如此大手笔,在建陶行业内并不多见,也引起了陶瓷业界的多方关注,正因为如此,正冠陶瓷受到了安徽省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
据了解,萧县地处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亿的淮海经济区腹地,仅广东陶瓷企业在这个区域内设立的经销商已接近1000家,每年的陶瓷墙地砖销售总额超过了30亿元。正冠陶瓷董事长钟厚文认为,在萧县投资设厂,其产品足以覆盖中原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而目前这两个大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了全国经济总量的50%以上。而在钟厚文的整体规划中,正冠陶瓷全部建成投产后,将是国内中部地区最大的集抛光、仿古、瓷片、内墙、外墙生产于一体的陶瓷企业,预计年销售额将会突破60个亿,上缴地方政府财税收入5亿余元,围绕整个企业的日常生产、采矿、物流、服务等配套设施,可以解决5万人以上的就业务工问题。
石彬向新金融记者介绍,正冠陶瓷计划首期投资3个多亿、4条生产线,2011年10月份建成投产,2012年下半年,第二期6条生产线建成投产,预计到2013年左右,30条生产线将全部建成投产。“现在受到金融市场调控的影响,企业原本1.4亿元的银行贷款无法融资,企业点火时间一再推迟。”石彬坦言,现在已经投入了2亿元,全部运作资金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让人无法回避的是,今年建陶产业行情低迷,让正冠陶瓷的投产计划雪上加霜。
正冠陶瓷另一名负责人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则对此表现得很不乐观。该人士认为,企业资金缺口很大,在今年房地产调控、整体行情低迷的境况下,年底已无法点火开工,如果明年再无法点火,曾经作为明星企业的正冠陶瓷可能面临着被退出工业园的命运。
投资退潮
“发展速度确实有点慢。”10月27日,萧县经济开发区工委会书记、萧县招商局局长朱伟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直言,受到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2011年,前来萧县考察的建陶企业很多,但真正落实投资的却很少。
朱伟介绍,萧县地处淮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口达140万。2008年,提出大力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实现工业强县的设想,2009年将建筑陶瓷产业列为重点支柱产业。丰富的原材料资源、煤炭资源等,都是萧县坚定不移地发展建筑陶瓷产业的重要“筹码”。据萧县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萧县原材料资源最丰富的是瓷石(属于含长石类原料),初步探明的储量在40亿吨以上,可以满足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连续生产100年以上。
《安徽省萧县陶瓷产业发展战略思路》中显示,安徽省委、省政府批准在萧县原有的陶瓷工业园的基础上建设安徽省陶瓷产业园,并且将其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示范项目进行扶持,享受皖发【2010】10号文件中的优惠政策。新的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生产区7平方公里,物流区及批发市场3平方公里。
新金融记者获悉,根据萧县政府的规划,未来的5年内(到2015年),安徽省陶瓷产业园规模将扩大到占地面积10000亩以上,建设100—15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有30—40家陶瓷生产企业(包括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入驻园区,实现关联产业总产值700—800亿元,将安徽省陶瓷产业园建设成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10年后(到2020年),陶瓷产业园规模扩大到占地面积14000亩以上,建设150—200条建筑陶瓷生产线,有50家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包括建筑陶瓷、卫生陶瓷、日用陶瓷)入驻园区,实现关联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建设成安徽省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中国中部大型陶瓷生产基地。
当地一知情人士透露,萧县当初公开进军建陶产业,宣布其宏伟规划后,引来了全国建陶产区的关注,被誉为建陶产区的“黑马”,特别是相距不远的山东临沂、河南内黄等建陶产区甚至一度紧张,临沂陶瓷行业的一负责人更是认为,临沂产区未来将受到来自萧县的巨大威胁。
“现在县里基本不提(建陶产业)了。”该人士分析,建陶行业是一个大进大出的行业,通常一条生产线,投资需要6000万元,沙子石头等需要500吨以上,煤一天需要100吨至120吨,每天的总运输量达3000吨左右,涉及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链,企业在大环境下进行投资会显得更加慎重。
朱伟告诉新金融记者,目前,萧县共有2家陶瓷企业,其中仅有龙津陶瓷一家地板砖建陶企业,1条生产线,但其打造安徽最大建陶基地的规划与梦想不会改变。而在石彬看来,正冠陶瓷是萧县打造“瓷都”的关键,如果正冠陶瓷发展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萧县建陶工业园更是无从谈起,反之,正冠陶瓷顺利发展,将有更多建陶企业随之入驻。
集体入冬
与此同时,地处河南的“中原瓷都”——内黄,过得也并不惬意。
内黄隶属河南安阳市,此前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经济长期处于非常落后的位次。2010年9月,内黄县正式打出了“中原瓷都”的规划目标。内黄县县长王永志此前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介绍,内黄最终建成12平方公里的陶瓷产业集聚区,中、远期规划是在2013年至2020年,生产线达100-150条,企业收入600亿-750亿元。内黄在当年的各个新建陶产区中表现得格外强势。
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